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进一步提高课堂实效,11月29日,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国际部与北京十一学校、人大附中开展了第五届北京市示范性高中同课异构研讨会,语文、英语、物理三个学科进行了课堂展示和教学研讨活动。
语文学科,针对现代作家萧红的代表作《手》,八十中的王晓静老师和十一学校的刘俊玲老师分别进行了讲解。王晓静老师从主人公“王亚明“入手,带领学生探究人物命运悲剧的因素以及造成人物命运悲剧的根源,层次清晰,层层深入。刘俊玲老师从“手”的意象入手,抓住了“我”这一故事叙述者的作为与不作为,探究国人的“看客”心态,分析人性的复杂。两位老师都从不同视角带领着学生进行文本的深入剖析,让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探究文章主旨,了解作者创作意图,都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王晓静老师讲萧红的《手》 | 刘俊玲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文章内容 |
在英语学科的同课异构活动中,在八十中雷爽老师和十一学校的江泓老师的课上,学生对从听力中提取信息并表达大意进行了学习与练习。老师在播放听力之前,先给学生了填空文本,帮助学生捕获重点信息。在听力过程结束后学生在小组内总结听力内容,随后每组派出代表对听力内容进行概括性讲述。雷爽老师课堂风格轻松幽默,江泓老师教学沉稳严谨,两位老师通过不同的切入点帮助学生从听到说,逐步理解、记忆、运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
雷爽老师的课堂生动有趣 | 江泓老师教学严谨 |
在物理学科的同课异构活动中,八十中的柳文慧老师与人大附中的唐香维老师在实验室讲解了牛顿第一定律。授课教师先针对理论性内容进行讲解,采用多媒体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接着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中总结出规律。柳文慧老师的课堂活泼流畅,将复杂的知识讲述的简单易懂。唐香维老师的课堂学术性高,除了课本内容之外丰富的教学经验给课堂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两位物理老师通过实验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逐步认识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并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在生活中理解和运用。
“同课异构”赐予教学更多可能性 | 唐香维老师讲解牛顿第一定律 |
在所有课程结束后,专家对课堂教学中呈现的亮点与问题进行分析、反馈,共同探讨教学策略,交流教学经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此次同课异构研讨会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赞许,三校教师都有着多方面的收获。授课教师通过课堂比较发现了自身课堂中仍可以提高的方面,听课教师也同样开阔了课堂切入点、课堂讨论形式等方面的思路。同课异构不仅同课可比较,更可异路同归,帮助教师提高课堂质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八十中学国际部也努力将同课异构研讨会办的更有特色,为更多的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
参加评课的教师各抒己见 | 评课帮助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