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访问
访柏林友好校,愿友谊长存

2017年2月6日至2月18日,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师生一行15人有幸到德国柏林奥希耶斯基友好校进行学习、交流。

第一天来到德国柏林奥希耶斯基友好校,我们便被它古老而典雅的校园所震撼,古朴的石柱,有着暗花装饰的墙壁,楼梯拐角处的雕塑见证着它的百年历史,而当你真正走进课堂,则又会被教师,特别是学生的那份投入与灵动,从容与自信所吸引。




这所学校分年级开设了汉语课。七年级学生的课堂是通过两个短片展现学习成果,一个是用汉语播报“天气预报”,一个是讲述了一个叫“大卫”的男孩一天的生活,形式活泼的作业让同学们乐在其中,学在其中。为了把语言说得更精准,学生想了诸多办法,在准备过程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汉语的喜爱和学习汉语的那份执着。为了更好地和初次见面的中国朋友交流,德国学生又设计了“说说你和我”等游戏,中国学生和德国伙伴两人一组,通过口型、手势、语言、眼神,甚至是内心的感受来学习对方语言。老师们都觉得这是最好的学习语言的方式。因为很短时间双方同学便可以用彼此的语言进行自我介绍了。当你听着德国学生“抑扬顿挫”的汉语,中国学生新鲜出炉的德语,你会惊叹于语言的魅力,语言让两个不同国度的孩子很快便有了共同话题,一起畅谈,一起欢笑。




八年级的汉语课则是选修课,学习内容更为深入。课前是学生用一段包饺子的短片回顾所学知识,从饺子的由来,包饺子的五个步骤,直至将饺子煮熟,所有过程学生一边用中文解释,一边实际操作,难度系数不小,可德国师生将中国传统的“饺子”演绎得淋漓尽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真切感受到德国同学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喜爱。随后的正课讲解则是对一篇短文的理解。在文意理解这个难点上中德师生一起交流,共同探讨了“孝道”、“亲情”等问题,直到下课铃声响起仍意犹未尽,最后德国师生让中国师生用汉字写下见解并作为他们下次上课的内容。课程结束后,我们一面感叹于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一面为德国师生的勤奋好学点赞。

化学课上,老师讲解知识要点,随即配以学生实验,实验器皿自己动手取和收,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记下不清楚的问题再提问,整个课堂步骤清晰明了。特别是在提问环节,每个孩子都争先恐后,希望老师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老师则更是不厌其烦一一回答,问题堂堂清。

   对于人数不多的班级来说这种办法的确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音乐课上,老师让学生反复观看一段音乐视频,不停地说出自己对其内容的理解、音乐的旋律,每个学生都要有所表述,可以说师生不停的碰撞交流已经比较透彻地理解了音乐的内涵,但课堂教学并没有停止,而是转移到另一间教室,老师下发了所看音乐视频的谱子,学生需要识谱并在电子琴上演奏出来。一堂音乐课,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历史课、生物课……无论文科还是理科,课堂上学生不断质疑,老师有针对性加以指导的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我们师生非常有幸观看了一场辩论赛,这是柏林地区中学生辩论比赛决赛。辩论的题目是“在德文课上要不要背长诗”。虽然听不懂德语,但也能从双方辩手的语调中感受到辩论的激烈。学生的举手投足间透露出的是自信,当然还有对对方辩手的尊重,虽是群枪舌剑但绝不失温文尔雅的风度。场地布置、评委主持、音响设备等筹备工作忙而不乱,井井有条。辩论的题目契合中学生实际情况,实战论辩训练学生思维,锻炼其胆量,增加其信心,提升其气质。其实在八十中的校园里也会经常举办辩论会或类似活动,学生亦获益颇丰,此类活动乃多多益善。

走出课堂,进入更广阔的社会进行学习也是德国之行的一个特点。穿梭于德国大屠杀纪念碑的碑林中,走在高低起伏的窄路上,学生们提出了许多问题并与德国师生共同探讨,在林立的碑林沉重压抑的氛围中学生对二战,对生命,对能够主动承担罪行的德国都有了更多思考……

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德国柏林奥希耶斯基学校呈现出的是学生主体,老师是引导者的状况。老师对学生情况了然于胸,设计多种教学方式,接受学生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程度不一,课堂有针对性答疑解惑,教学节奏较慢,课下有更多自主学习、实践时间。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有兴趣,爱思考,勤动手,合作交流充分,效果事半功倍。当然这种课堂形式的呈现与他们的小班教学及教学要求不无关系,我们如果生搬硬套,也许会变成邯郸学步,但这是我们一直向往的教学状态。

 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感动,我们踏上归程。回国后一位孩子妈妈的话语让我们更深刻理解了本次交流的意义——

  在德国,她们一起六点起床,骑自行车换火车,倒公车再走路到学校,脚踏不到车蹬,站着骑。下午回来再带着大狗狗去森林散步三个小时。大雪山里坐着雪橇飞奔,一人提自己的两个行李箱……与爱喝酒的德国爷爷逗趣,每天做美食的奶奶看着她吃完饭才开心的自己去吃。英俊的哥哥帮她改装电路修手机,家里收养的非洲弟弟天天一起踢足球……德国妈妈仔细整理全部照片,留下一句中文,我们想你……回国的前夜,德国家人们深睡了,她起来悄悄给每个人写一封信……我听了她的复述,感到欣慰,我的女儿,学会了成长,也学会了给予温暖。语言和文化差异不是障碍,世界的某个角落,你们因为共同的美好人性而相爱,真实的情感,并不难理解,没那么复杂,我们爱你。



文字来源:    图片来源:    浏览: 2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