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访问
八十中师生赴美国辅园中学交流学习

学习、交流、协作、发展

2015年2月2日,北京市第八十中学的教师和学生一行18人赴美国波士顿辅园中学进行友好交流和学习。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于2002年与美国波士顿辅园中学签订友好校交流合作协议,十几年来,两所学校互派师生进行友好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美国辅园中学是波士顿当地唯一将汉语列为必修课的高中,十分推崇东方的教育哲学和教学理念,在美国的汉语教学界有极高的声誉和影响。

此行老师与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共通之处。比如教室、楼道等环境的布置、课堂互动的形式、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的授课方法、学校的制度、学生的管理、教师的工作状态、学生的精神面貌、课余生活等等。同学们与美国的小伙伴们一起学习、活动、生活,从中感受美国同龄人的思想和日常生活。

在此过程中同学们不仅仅提高了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更多的是通过深入他们的生活,更好地理解美国同龄孩子们,在他们的文化背景成长下的所思、所想和所为,同时也把中国的精神传递给美国的孩子们以及他们的家庭,让更多的美国人更多地了解我们中国。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与辅园中学的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建立在双方对于教育教学的共同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交流互访,我们中国的文化在美国的影响也是俯视可见的。辅园中学的校训与我们有着共同的精髓,而且全部用中文配英文的方式张贴在楼道和教室的墙壁上。学生从11年级开始都会修中文课,看到中国来的师生,他们会用中文友好地说“你好”。

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但是对我们双方的积极的影响是深远的。家长们也感受到了孩子们无论是见识上,还是各方面能力上都有了很大进步,纷纷表示孩子此行大有收益。


美国老师介绍学校
历史课--了解美国历史


英语课--阅读
化学课--与美国同学一起解题


学生小组讨论活动
与部分接待同学合影

美国之行,收获满满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国佳

2015年寒假我们八十中学师生一行18人于北京时间2月2日前往美国波士顿辅园中学进行每年一度的师生短期互访学习和交流活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与波士顿辅园中学于2002年正式签订友好校合作协议,这个项目建立至今已有十几年,取得良好的效果。

美国波士顿辅园中学位于美国东海岸历史、学术名城波士顿。辅园中学十分推崇东方的教育哲学和教学理念,并且是波士顿当地唯一将汉语列为必修课的高中,在美国的汉语教学界有极高的声誉和影响。我校于2010年在友好校合作基础上与辅园中学签订了关于汉语教学等方面的推进合作意向书,旨在加强在当地的汉语及中国文化教学,更好的宣传我区优质学校办学成果并展示我校教师风采。

友好校间的交流互访是我校有效开展国际化教育理解的重要载体,双方师生通过互访和学习,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对方教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也能够对本国教育产生良性的思考。今年是我校与姊妹学校辅园中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第十四年,它象征着传统的延续与新的开始。

此次出行我们遇到了波士顿78年来最大的几场的雪,出行当天飞机便因美国的大雪而在机场滞留5个多小时才起飞,飞行时间13个小时,终于在当地时间6点半到达波士顿,不想又是因大雪,飞机降落后不得不等待工作人员清理机场跑道,候机位时间达四小时之久,总算在晚上10点多走出机舱呼吸到新鲜空气!当晚大多数接待家庭因大雪封门未能到达机场迎接,我们忙着记录接走的学生及接待家庭的名单,机场往返的shuttle眼看就要停运,我们马不停蹄,我们努力让这个突发事件进行得井井有条,终于赶上晚上11点30分最后一班shuttle安全来到入住的酒店,看见孩子们们兴奋的样子,我们不免松了一口气,我和王方老师接受住了考验,经多方沟通和联系,剩下的10人终于在午夜12点半前登记入住酒店完毕,接下来我们马上用微信和孩子们沟通,问问其他人是否安全抵达,我们预料到此次交流可能会遇到前所未有的艰难,一切安排后已经午夜2点多钟,我和王老师向国内发出安全抵达,安排就绪的信息,此时此刻项目负责任人许磊老师也在焦急地等待我们的消息。

窗外依然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此时的我们却因为时差的原因已经睡意全无,索性我们就在微信上与学生们沟通,让他们不要失望,要乐观面对这一切,这可能是对我们全体师生的考验,任何事情都有老师和他们在一起解决,很快我们得到孩子们的呼应,一致表示我们会面对困难,一起迎接突如其来的挑战,这也许将会成为我们人生经历中自豪的一件事情。大家网络上“相觑一笑”,感受到的是集体的温暖,相伴的快乐!

第二天一早,接待家庭的“家长们”相继来到酒店接到各自的孩子回家。我们总算松了一口气,一路上,大雪未能阻挡住我们“回家”的路,有的路上开了了几个小时的车,中午最终到达。为了让学生们能顺利完成学习和交流的任务,我们时刻与他们微信保持联系,安慰他们,逗他们开心,就怕学生们因为困难想家,想念远方的爸爸妈妈。

在此期间,学生除每天住在美国接待同学家中,亲身体验家庭的温暖,还与接待同学一起在辅园中学上课,按照美国学生的作息时间进行学习和生活。学生将有机会体验美式课堂,利用英语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我们作为带队教师也随学生一起听课,对西方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学习,与当地教师充分交流,获得美国教育体制及学生学情的一手信息;此外,我们还有机会参加备课组活动和一些教学任务,与当地教师分享优秀教学经验、学习先进教学理念。

尽管天气对我们出行有一定的影响,但学习活动很快就绪,APR学校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很快我们按照计划深入课堂。教室的最前方一行大字映入眼帘:是FrederickDouglass 1857年写的If there is no struggle, there is noprogress. (没有奋斗,就没有进步。)这是一节美国历史课,讲的是美国自由与奴隶制度。Ms. Honeywood 首先检查作业,然后在白板下写下EQ: What were Jefferson's beliefs aboutslavery? What effects did those beliefs have? Why do we care? 以及教学步骤。这节课的讨论的主题是:我们如何解释托马斯杰夫逊对自由与奴隶制度解释的矛盾性。学生们积极呼应,认真思考老师的问题,并积极与老师互动。学生间展开热烈的讨论,just totally concentrate on it! 此时我在思考:我们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大多数的课堂还是沉闷占主打,到底什么让我们中国的课堂如此安静(至少大多数课堂是这样,除了时而公开课的show)。究竟是我们提问的问题不吸引人,还是学生根本没会学习?是制度问题还是师生的态度问题?我就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了交流与讨论,目的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反思自己的表现,提出自己的看法。

周小芙同学颇有感触,她给我的汇报中这样写道:

“教育的不同,真是造成很多方面不同的本质。先只谈学校的教育,不谈家庭教育。我听了一节历史课,收获很大。想到的是我们的课堂,不论是什么科目,都充满了应试教育的无奈,甚至充满了学习上的“功利”。而他们不会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他们的考试,也不会通过死记硬背,疯狂刷题,更不会因为报班补课等就能拿到高分。在那节课上,老师只是在慢慢的引导,提出一些深刻的问题让大家讨论。我这才明白他们的作业,是一种“问题驱动”的形式。完全出乎我意料的是,班里的每个学生,不管是平时沉默寡言的,或是喜欢淘皮捣蛋不爱学习的,还是害羞内向的,都在非常积极的参与着讨论,每个人都积极举手发言,发表着自己独特的想法。那是活跃的课堂,那是充实的课堂,那是自由的课堂!再想起我们的课堂时,突然开始怀疑,我们自己的思想,有没有跟着我们的躯体,一起坐在教室里呢。

   学知识的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太多人忘了这点,太多人明知这点,依旧为考试学习,也有太多人想做到这点,却不知该怎样做。现在教育的病根在于:  急功近利,流于形式。我实在不认为,这样的教育下所出的人才,能有多么的顺应实际需求。我们现在的教育,绝对不能是长远之计。写了这么多,又觉得自己很无力。但愿这一切,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所改变;但愿在不远的将来,我能为改变这一切,贡献一份力量。”

这就是我们八十中学高一实验班的同学,有思想,有见解,我相信经过学习和老师的正确引导,他们一定能学会思考,学会改变,变得更加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这也是此次交流的目的。

课余时间我们还参观感受了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校园和文化。学生们感慨万千,李一丁同学说:“麻省理工就是我未来要来的理想。”如果这样短暂学习能让学生变得有理想,有目标是不是很值得呢?

曹惠芸在总结中这样说: “MIT大学比想象中的还要大一些,校园的墙上贴着各色海报,大厅里有各种活动和一些涂鸦的作品。原本是毕业典礼用的场地覆盖满了波士顿美丽的白雪晶莹在阳光下,我们体会到的不仅是一种名牌大学的智慧,更有一种人文的内涵和艺术的气息。在MIT博物馆由导师Seth给我们展示了他最新在研究的一个机器人并和我们交谈,尤其是当问到他如何拥有灵感去创作发明时,他回答了很长的一段话,提道“每个人都有灵感,关键是不要让它溜走”“要做一个全面的人,研究多方面”“发明的原则不能离开人性化”。感谢他的回答让我们受益匪浅受到启发。

The MIT University was evenbigger than our imagination. There were colorful posters on the walls, andactivities holding in the hall, with some artworks in doodles. The yard whichwas using for graduate ceremony, was covered with Boston’s beautiful white snowshimmering under the sun. We did not only feel the intelligence of thisworld-famous college, but the cultural and beauty of arts as well.  Seth showed us his latest work with a robotand had a conversation with us in the MIT Museum. Especially when asked abouthow he got inspirations for creating and inventing, he answered with a long speech,mentioned “Everyone has inspiration, the key is not to lose it” “To be a fullperson, be round, learn things from more sides” ” Invention is always abouthumanity”. Thank him so much for the compelling and beneficial answer whichreally inspired us.(展现写作原文,未经过任何改动。)

她的感想都是用中英文发给我的。这次交流活动让她有了强烈的运用英语的愿望,这是不是很大的收获呢?

本次活动我们师生共计在波士顿市辅园中学学习两周。可是由于我们遇上波士顿78年来最大的连续的几场雪,部分地区已经齐腰深,有三天时间政府下达停课令,休息日也不能出行,公共交通全部停运,我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大雪无情人有情,我们倡导接待家庭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虽然大雪封门,但在各自的家庭,他们学会心系对方,彼此牵挂,彼此感动,大家无论谁遇到困难都互相体贴,学会互相安慰,互相取暖,感受到的是浓浓的同乡情,异国爱。为了让学生们面对困难乐观向上,我们每天都要发上几次微信信息对他们鼓励、安慰、希望他们用乐观的态度对待每个困境,每天还将学生的活动用微信发布,如实汇报给家长,我们得到来自家长的前所未有的支持,他们的理解、帮助与感恩是我们工作最大的动力,有了他们的支持我们深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师生,家长们在这样的特殊的天气下结下深厚情缘。

我们一起听听何祉盈同学的感受:

“最令人感动的便是那不求回报的时间温情——亲情。独自一人在异国,住在别人的家里,很容易因为融入不了而变得郁闷和难受。但这个接待家庭充满了幽默愉快、轻松自由的空气,家里的爸爸妈妈都对我疼爱有加,也是体贴备至。记得我初来乍到,心中充满了忐忑与紧张,害怕自己的沟通交流出现问题,害怕我不能适应,害怕大家对我印象不好,害怕……他们可能是因为有些经验了立刻意会到我的担忧,不仅热情地跟我握手、拥抱表示欢迎,而且还安慰我不要害怕,有什么事情尽管告诉他们就好,鼓励我多多和他们交流,不管有什么都可以说出来,他们愿意倾听和帮助我。这些直爽的话语如同定心丸一般,自此,我全心享受着与他们一家逛超市、做饭、品尝各式佳肴、悠闲地看我们共同喜爱的电视、分享大家各自遇到的特别的事情。还记得Megan与我铲雪时的相视一笑,那跃上眉心的灿烂,是我们珍贵友谊的印记;还记得我和她妈妈一起做饭时,她喂我品尝还在锅里的热腾腾的土豆泥,这是融入家庭、感受家的简单幸福的温馨一瞬;还记得她爸爸跟我分享他以前可怕的事故与疾病,以及他与他妻子同前男女朋友的有趣故事,这是我们敞开心扉,真诚交流的见证;更难忘记在静谧的飘雪夜晚,我们全家一人一杯饮料,和爱宠们一起围坐在客厅里,一边评论着电视里形形色色的人,一边爽朗地一起笑着,那可穿透一切阴霾的忘我大笑,是最幸福快乐的时刻,是那流转在我们最美时光里的美好记忆,是定格在我心中最美的一幅画。心与心的距离早就跨越了种族的不同、地域的不同、生活习惯的不同,渐渐触摸到彼此,深入彼此,最后习惯彼此的一切,仿佛这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感谢他们对我这个可以称得上是“小孙女”一枚的关心与爱护,是他们让我在原本一切都是那么陌生恐惧的异国他乡,有了一个全心为我的避风港,有了家的温暖。

人生路上最珍贵的不就是那意外中的美丽惊喜吗?虽然这次旅行赶上了波士顿近年来雪量最多的一个冬天,很多计划都没有如期进行,但我收获了更多与“家人”相处的悠闲时光,收获了更多与小伙伴增进友谊的契机。看似的不完美不一定就是糟糕的,充满意想不到的小插曲才会令那漫漫人生路更加绚丽多彩,精彩纷呈。致这场如同一盒巧克力般的旅程!友谊万岁!”

感谢高子婷同学的分享:

“珍贵的情谊不在于我们认识了多久,走过多少年华;短短十几天的朝夕相处,足以让我们变成如知多年,以心相惜的朋友。

或许我已经记不清我在过去的这半个月里走马观花的看了多少事情,也可能不久的将来,我会忘记我最喜欢的那些充满独特气息情怀的建筑和街道,忘记堆在路边的积雪到底有多厚而我不小心在结冰的路面上摔了多少跤,更回忆不起来清晨厨房里培根的香气和涂满芝士的土司酥脆中带着绵密的口感。但我知道,这个来自南美的家庭带给我的一切——那些我一直期盼的家庭的欢声笑语和愉快气氛,疼爱我如自己孩子的爸爸妈妈,与窗外鹅毛大雪相映成趣的暖黄灯光。我更知道的是,有些友情是会永远被珍藏的,更有一些人,他们在生命中绝非匆匆过客,纵使相隔千里,却能在心灵上亲密无间,分享你的所有快乐和感动。”

李梦同学深有感触地说:

“在波士顿和纽约这几天收获还算是挺大的,学到了很多新的词汇,交到了很多好朋友,包括中国的,外国的。更是了解了很多西方的文化。无论是从语言、天气、审美方式、学校、饮食等各种方面,我们都存在着很多不同的地方。这边的高中生,虽说有的性格内向安静,有的活泼开朗,但他们都非常友善,在适当的场合都很敢于发表自己的言论。这对我自己来说确实有很大的触动,我在来到美国的前几天是不太敢说话的,但在后几天我逐渐敢张嘴了,把我的一些想法与我的小伙伴进行分享。

有人说“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旅行,旅行就是体味不同的人生”。旅行就是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然后又有不一样的归来;旅行就是体验不同的地理和文化,那里有着别样的生活方式,有着别样的人生所构成的多姿多彩的文化;旅行就是一种收获,收获一份新的友谊,收获一份感动。这次美国之行,虽然不同于普通的旅行,但却让我更是收获了一种新的待人处事的态度,让自己变得更独立。老师们精心的策划,在衣食住行方面一次次地照顾更是为我们这次旅行增添了一份感动。我们无法忘记的是这次特殊的旅行中的每一个瞬间,和那个不平凡的我们。”

此次活动我和王方老师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的沟通,感谢互联网给我们提供的便利,短短的半个月我们因为一次出行而结缘,因为一场大雪而走近,更因为一同的经历而骄傲!我骄傲于我们八十中学的孩子们的乐观、独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更加感激八十中学田树林校长、李晓君校长、美国波士顿辅园中学Alex校长,李永老师,所有的host家庭为我们提供的一切便利,感激教委对这个项目的大力支持,感激国际部项目负责人许磊老师,国际部肖岚的鼎力支持与帮助,也感激我们的师生团队与家长的密切配合,这一切使得交换项目的顺利进行成为可能。

在最后的告别仪式上,我们作为教师不忘记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几天前的一个晚上我邀请口语最好的曹惠芸同学精心准备发言稿并代表我们的学生团队发言,意在树立孩子的自信,展示我们八十中学生的风采。从她的发言中,我们可以一睹孩子们最真心的感受和对此项活动的意义认识与感慨。

Hello everyone,I’m Cathy Cho from Beijing No.80 High school. It’s such an honor for me to havea chance presenting all students in my school team to have a talk here.

First of all, I want to say “Thank you” to allthe host students and their lovely families, for being so kind and taking verygood care of us in these days, also a big “Thank you” to all the teachers whowere arranging and leading us during the trip.

I think what we havereceived here, was far more than only a chance to level up our English skills.

Communication was the veryfirst thing we had to learn about here. Flying 13 hours to a country far awayfrom home and living with someone who didn’t even know you exist before can bechallenging. But how can we survive this? The answer would be, “communication”.The host family wouldn’t know your feelings that well although they were niceand friendly on you. You want something, you have to talk and ask. Silencewouldn’t save you was the first rule we got. Most Chinese students can be shyand less outgoing, being afraid of talking with mistakes. But now, thanks tothe 2-week life and friends we made here, we are now willing to be open up andenjoy a new way of learning through conversations and communications.

Also, we’vefound out the interesting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 Theway that school runs, for example, we still have P.E. class everyday in highschool and we take chemistry, physics, and biology at the same time whileAmerican students don’t. For me personally, just surprised to learn that“restaurant” has difference with “just a food place”, and American would sayyogurt is a snack rather than a drink.

People in Chinaare kind of easy to complain about how now students in China aren’t creativeenough, so I asked Mr. Seth, a teacher in MIT while we were visiting, how doeshe get inspiration and be creative. He gave us a long answer which wascompelling, and there’re few points he mentioned which really inspired us:

“Everyone has inspiration; the key is not tolose it.

“We need to learn from more sides, but notjust stick on one subject. We should be a “round” person.

“Above all, all creation can’t be withouthumanity.”

We went to 2museums: BFA and Peabody, where we were fascinated by the masterpiece ofartworks and cultural relics.

Meanwhile in Boston, weenjoyed the glamorous view we can hardly see in Beijing. Beautiful housesdecorated in different colors, snow built up like small hills on the sidewalksshimmering under the sunlight. The beauty of this city in winter is speechlessdespite of the cold and the bad weather sometimes.

After all, I’ll sayfriendships are the most precious gift I’ve received here. Thank you all forbeing so friendly and nice. The fun we had together is so visible that it is sohard to say goodbye.

Best wishes foreveryone, and hoping to see you guys again in the near future.

Thank you!

我只想说:Fantastic! 太棒了,我为你们不虚此行感到骄傲!

波士顿的交流活动走进了尾声,告别仪式上大家依依不舍,相拥,留言,挥手,告别,约定今年4月中国见。

学习交流  满载收获

王方

2015年的寒假我带着对学习的渴望,也带着责任和任务,与国佳老师和16名学生一起赴美国波士顿辅园中学进行友好交流和学习活动。正值波士顿最寒冷的冬季,然而异常的大雪并没能冷却我们彼此间交流和学习的热情,也没能阻挡我们收获的进程。

我的收获:

一、感受文化

走进没有围墙的辅园中学,看到的是一张张洋溢着轻松的笑脸,友善的点头致意,或者带着十足外国腔的“你好”,没有吵闹声,耳朵里不时传来低低的“thank you”或者“sorry”,同时配在脸上的图画永远是微笑。从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平和、放松、友善,于是,我尝试着让自己的身心也投入这种氛围,那是怎样一种来自内心的宁静才换来的脸上的微笑啊。课间的时候,时不时也会传来师生间的问候,亲切而融洽,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并感叹于学校的管理和教育的成效。

楼道的墙壁上张贴着一些图画和照片,引起我特别注意的是用A4纸打印出来的中文“改善”、“坚持”、“目的”、“尊敬”、“尊严”、“勇气”、“优秀”,每张纸上还配有英文解释和图画,这是他们的校训,后来我发现,不仅在每层楼道中有,每间教室里也都高高的悬挂在墙壁之上,学生活动场所的墙壁上处处可见。在美国中学的校园中,处处能看到中文,这让我欣喜,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作为八十中学十几年的合作伙伴,我们之间的交流是多么的深入有效,这让我觉得很骄傲,走在校园中,我既是客人,更是他们的朋友,增强了我与之深入交流的热情和信心。

二、感受课堂、感受学生

我迫不及待地想了解美国的课堂,于是我尽可能地去学习感受不同的课堂。我找来课表,进入到中文课、化学课、生物课、物理课、数学课、历史课,甚至还溜进了小班的辅导课。

在他们的课堂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基本上感觉安静,但不沉闷,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安排下,或者阅读,或者思考,或者解题,或者小组讨论,学生们都有事做,讨论交流时又活跃但不喧闹,学生们会高高地举起手示意发言,对于调皮的或者不寻常的回答,同学们也会报以友好的笑声,中文课的活动环节,他们也会激动地去抢答,对回答结果他们都会报以热情的鼓励声或赞叹声。理化生的教室里一边是学生,一边堆的是仪器设备,教师随时会拿个仪器,适时地展示给学生看。大部分的课堂上,学生们手里都会有类似于我们的“学案”的纸质资料,在上面写写算算。

看了这么多课堂,我发现他们的共同特点,老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主要是在指导学生去阅读,指导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理科课上则是指导学生去观察,体会实验或者推演的过程,真的没有“标准化的答案”,教师是在指点学生自己思、自己看、自己去体验从而获得认知,而非“灌输”,所以也就看不到教师对“学不会学生”的焦灼与学生“听不懂”的无奈与厌烦。

难道美国的学生真的这么爱学习么?我利用短短4分钟课间的时间与他们聊天,我知道,其实他们也不是喜欢所有的课程,但上课的时候还是一样会安静、平和的去学,所以他们也有学不好的学生,也会乖乖地去上为个别学生开设的小班辅导。可见,美国的中学课堂也并不神奇,但是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意识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好好地将我们的“玛扎诺”、“高效课堂”落到实处,相信“教、学”矛盾就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学生们每天3点或3点多放学后,就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了,虽说是放学,但我觉得把这个时段称为“另类课堂”更合适。学生们有的参加室内篮球活动,有的参加话剧社,有的拿着遥控器带着自己的机器人自由地穿梭在楼道、办公室和闲聊的人群间,那机器人连带孩子脸上的表情,都写就了两个字“骄傲”。那个机器人,我认识,在物理课上,老师曾有几分钟是在给它充电并检测,想必老师在那几分钟里算是“开小差”了。通过简单的询问,我了解到,那是他们4个孩子利用了很多个这样的课后时间制作的,那天他们刚刚彻底完成。在这样的“课堂”我看到了学生们更快乐、更积极、更活跃、更多的创作、更多的成长。

三、感受教师

我的接待教师是一位黑人姑娘,她刚工作第二年,化学老师,4月份准备来中国,来八十交流,她不会中文,我英语不好,但这丝毫没有成为我们沟通的障碍,我教她中文,她教我英文,我们反而因此聊的更多,更深入,相处非常愉快,这也是我此行一个特别大的收获。

她的住处离学校很远,又赶上波士顿特大雪情,我们每天早上6:10准时出门,7:30或者7:50到达学校,有一天雪没有停,5点多我们就出门了,雨刷条被牢牢的冻在前风挡上,密集的雪花在昏黄的车灯映射下迎面向我们撞来。雪慢慢地停了,过了好久,晨曦泛起,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幅别样的美景,这也是我们每日“旅途”的一大享受。早餐都是在车上解决的,她一手开车,一手早餐,甚至还用手机发短信,她告诉我,这在美国是被允许的。到了学校,她就立即投入到工作中,紧张、忙碌,但是同事之间依然有友好的问候,轻松而短暂的聊天,跟学生的招呼等,每个人说话的时候脸上都是真诚的微笑,她也一样。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他们的课表,每位老师平均每天要上3-4个小时的课,工作量很大,我看到学生手里面拿的学案类的学习材料都是他们或者早上,或者课后印制的,因为对他们来说,几乎没有课间。他们的工作强度让我吃惊,但是我却没有看到他们的脸上或者身上带着“疲惫”,更没有不满与抱怨。她名牌大学毕业,会5种语言,目前还在写书,书的内容基本与化学无关,我问她为什么当老师,她说因为当老师她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自己写东西。我说我很佩服你,她听了特兴奋。是的,从她身上我感受到了一个美国青年教师乐观、豁达、敬业、进取的精神,让我颇为受益。

我感受到的学生的收获:

我和国老师可能都多年担任班主任的缘故,所以我们特别关注学生的情况。

一、语言方面

学生们的英语水平本来都不错,但是没有这么好的练兵机会。初始的时候,他们还会纠结于发音、羞涩,不好意思开口,但是我们积极鼓励他们,美国人还有口音呢,何况咱们是作为外国人,重点是我们能交流,能恰当的运用英语才是最棒的。在我们的鼓励下,孩子们抓住机会与美国学生以及他们的家人进行交流,他们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同学们的英语口语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看到他们与美国同学们自由地畅谈,真的为他们感到高兴,告别活动中,曹惠芸的英文交流,获得了大片的掌声。

二、情商方面

此行有个小刘同学,开始看他总是一个人,不爱说话,我就主动跟他聊天,他告诉我,他是年级里第二怪人,所以跟别人就交流的少,我说你不怪啊。然后我跟他说我不会英语,你来给我做翻译吧,然后拉着他跟一个美国男孩聊天,那个男孩也比较腼腆,我就主动地问一些问题,小刘做翻译,开始还比较紧张,慢慢的就放松了下来,再后来,他们自己就聊上了,我的任务也就完成了。谁知,那天后来小刘的举动却让我有了些感动。可能就是跟他聊的那几句的关系,一起走进课堂时,他忽然在我身边低声地说:老师,用给您翻译吗?楼道里的门是安全杠式的,又厚又重,他会扶着门等我。这孩子多可爱啊,谁说他怪,不好相处了,还是要多交流,多了解。在后来的日子里,他和其他同学也相处的特别好,还经常主动跑去帮助同学照相。

这些孩子都是独生子,就算在家里不惯着,也是生活被伺候的周周到到的,所以很难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开始的时候,他们来自不同的班级,相互不认识,不了解,自顾自,就像一盘散沙,但是随着不断接触,在我和国老师抓住各种细节的身教、言传的作用下,他们慢慢的融合成了一个集体,一个队伍,在他们的认识里,除了一个自己,还有一个集体,所以后面的活动进行的就越来越顺利,孩子们之间的情感也越来越深。

三、综合素养

开始与他们聊天的时候,问他们:你们会每天自己吃早餐么?他们觉得问题太可笑,难道不自己吃还让人喂吗?在他们的概念里,妈妈每天给准备早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从没有想过自己每天准备早餐。到后来,他们懂得彼此关照,互相帮助解释、解决一些困惑或难题,一起去参观的时候,把自己的知识拿出来与别人分享,更加自主、自信,对自己有了更新的认识。去MIT参观的时候,不是走马观花的看,而是请美国老师一起帮忙,找学生咨询处对学校做深入的了解。大雪打乱了我们的一些计划,但是也给了他们更多的机会与美国家庭深入接触。美国孩子带他们体验他们的生活,对于美国爸爸妈妈的付出他们也学会了恰当的回报。这些天的生活他们学会了独立,乐观,与人相处等等,孩子们没有因为大雪的侵扰而烦恼,反而换个角度去体验,同时加上我们两位老师和他们自己的爸爸妈妈的不断鼓励,他们的收获更大更多,相信此行会成为他们难忘的记忆。

额外的收获:

这次,我与国佳老师一起工作,近距离感受了优秀班主任的做事风格,学习了很多思想和方法,国老师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当之无愧。从她身上我学到了好话不怕多说,叮嘱不怕再多一遍,好的习惯和结果都是一点一点坚持得来的。

此行,我将终身难忘,我特别感谢学校、教委以及为此活动付出的老师们,我会把我的感悟、理解带到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文字来源:    图片来源:    浏览: 21次